派斯净水器

水污染触目惊心 村民不吃自己地里种的农产品

2014-02-25 11:39:29

  记者近日在河北子牙河水系的滹沱河、滏阳河等主要河流调研时发现,“有河皆干,有水皆污”已经成为这一流域的普遍现象,特别是在一些“重灾区”,污染触目惊心,许多群众反映“水不能喝、气不好闻、地不能种、因病返贫”,由水污染引发的矛盾日积月累,带来了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。
  
  在家不能开窗外出不敢喘气
  
  “蚊子来得早,去得迟,做啥饭都不香。”记者在冀州市邵村沟边采访,许多农民对污染之痛难以言表。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说,邵村沟主要接纳上游辛集和晋州的污水,污水长年积存在村边的大坑里,满沟黑色,臭气熏天,村民在家不能开窗,外出不敢喘气,污水浇地死苗现象时有发生,全村各类病人迅速增加。
  
  河北省环保局局长杨智明说,子牙河水系平原地区基本没有天然径流,基本丧失了稀释自净能力,生活和工业污水排放量较大,55%以上河段为劣Ⅴ类,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,对两岸村民饮水安全乃至健康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。记者驱车在石家庄、邯郸、邢台、衡水、保定等地采访,所过河流均污水横流,基本无清水过境,不少地方还能看见不少或明或暗的排污口喷涌着各色污水。
  
  在著名的皮革之乡——辛集市皮革工业园附近,记者问一位正在用污水浇地的农民是否吃这地里的庄稼时,他告诉记者:不怎么吃,卖了再去买粮食,眼不见为净嘛。衡水市副市长赵长河说,衡水干旱缺水,滹沱河土壤以沙质为主,境内外排入河内的污水全部下渗。虽无径流,但污染严重,沿岸的安平、饶阳两县已有3000多眼浅水井受到污染,150多眼深机井水质不同程度受到污染,沿岸10多万人发生了饮水困难。
  
  记者在黄骅市歧口村采访时,村民刘树槐哭着说,今年一次污水下泄毒死了他养的虾蟹,一次损失就达40万元。沧浪渠是横跨冀津两地入海的一条重要排沥河道,长68公里。天津大港区、河北黄骅市的干部群众反映,十几年以来,上游特别是沧州市部分工业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河道,对两地沿河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,沿河不少村民一年四季不开窗,夏天一屋子臭味;污水使两岸农田部分绝收,养殖的虾蟹等经常大量死亡;沿岸村民病亡率远高于非受污染地区,不少村庄在河上建立了拦污坝,以阻挡污水的侵袭。
  
  警惕水污染带来“次生矛盾”
  
  2005年河北环境状况公报显示,由于水资源匮乏,部分地区农民使用污水灌溉,全省污水灌溉面积为52356公顷,累计废耕农田面积94公顷。全省去年农业污染事故共发生35起,污染耕地面积2100多公顷,造成农产品产量损失23621吨,损失金额达到了676万元。
  
  记者在河北四市采访时,基层干部群众说,我们都能直接看到水污染带来的直接危害,但它带来的群众负担加重、对政府不信任等次生矛盾后果更为严重,而且有可能引发恶性事件。据记者了解,许多污染重灾区地下浅水已基本不能饮用,只能靠打深水井维持生产生活所需,动辄三五百米乃至800多米,一个村至少一眼机井,每眼井所需至少十几万,而且因污染连连报废,给农民增加了负担。不少地方“政府拨点、群众凑点、上级要点”才勉强保证群众饮水安全。
  
  杨智明说,河北平原河流基本没有径流,不会发生大的环境恶性事件,但是这种污染是慢性的、潜在的、广泛的,也是非常可怕的。据了解,因污染造成的上访事件时有发生。许多污染重灾区村民有不少甚至成为长达10余年的“环保老访户”。一些地方还曾发生村民封堵污水河事件。
  
  “污染是相互的,不是说离我们远就不存在了。许多污染区癌症高发,污染肯定是重要因素,有些污染的后果,现在看不出来,将来就明显了。”石家庄经济学院教授庞其清说,不少村民为减少成本用污水浇地,自己不吃自己生产的农产品,卖到城里。城市污染了农村,农村反过来又在污染城市,我们应该制止这种互相的“自杀式慢性中毒”。
  
  近年来,各地加大了城区“龙须沟”治理,还有一些人造的城中河、城中湖等,清水常流,市民流连忘返。但一出城,水变色,味变臭,城里城下两重天。一些专家指出,城市把污水排到乡下,自己花大钱治污修景,这种城乡差距,会使广大农民心理不平衡,由此产生对政府的不信任感。因此,治理水污染也必须两手抓,两手硬。
  
  水污染“以邻为壑”现象严重
  
  河北省政协子牙河水系水污染考察团在总结时认为,子牙河水系的滹沱河、滏阳河等,目前已成为河北河流中环境承载能力最差、环境敏感程度最高、水污染最严重、跨区域污染最多、水污染防治最艰巨和最紧迫的河流。
  
  “必须狠抓水污染治理,建立一个有统一领导的协调机构,全面协调跨流域水污染治理。否则,后果不堪设想!”许多专家认为,这一流域生活着2000多万人,涉及邯郸、石家庄、衡水、邢台等市,水污染“以邻为壑”现象非常严重,上游排污发展,下游纳污受灾。受行政区划、环保意识差等因素的制约,不仅本地难以治理,跨流域治理步调更加难以一致。
  
  不仅要跨区域治理,还要建立“污染补偿机制”。许多专家指出,应建立区域性污染补偿机制,上游发展经济污染了下游,就应该以某种形式补偿下游。同时,下游地区参加上游地区的环评工作,并严格实施一票否决制度,形成上下监督的机制和体系,改变污染“以邻为壑”的现象。
  
  目前,环境违法成本仍然较低,处罚太轻。与此相对应,是环境执法的“软肋”。邯郸市环保局副局长王君清说,几乎每个县都有数十人至上百人的环保队伍,吃财政饭的寥寥无几,没钱环境监测设备就买不来,有的环保单位只有人没有设备。靠罚款、吃排污费现象屡见不鲜,执起法来腰杆不硬,关闭违法企业还得地方政府下委托书,必然与地方领导发展经济的愿望相悖。(记者杨守勇周润健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来源:三污防治网
返回顶部